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的探讨

(2014-10-26 11:45:00) 来自: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李仁伟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塑造与养成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我们也有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称作一切工作生命线的比喻。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是好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需要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并不断探寻新的教育载体。载体的选择要想触动学生内心深处,就必须找准大学生实际需要的脉搏,在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上引起大学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和强烈共鸣,这样才可能让大学生更准确的认识自我,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近年来,由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发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持续关注。虽然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我国较晚,但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目的明确,效果显著,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新的研究方向。二者在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方面存在着一致性,探讨如何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有着积极的研究价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探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意识形态的导向。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诟病于片面强调社会本位主义,一味的强调个人为社会做贡献,强调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去迎合社会的需要,为社会政治服务,忽视了人的自然基础,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导致形式主义,人的思想与行动不一致,扼杀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能力,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很多时候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大学生的共性教育,忽视了客体主观的感受和实际效果,造成了表面上达到了教育目的,但是学生内心深处表征却是千差万别。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对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和教育计划,以及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强调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以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和理解社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 引导其规划自己的人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二者的有效契合可以很好地解决存在的“共性和个性”不协调问题。

    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有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季表现出来的就业难原因有多种,其中结构性失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不了解国情,不了解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片面的追求地域就业、待遇就业造成了地区性供大于求的现象,不仅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使国家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加剧。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家的需要,做到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信息互通,放矢地结合自己的专业,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个人意愿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协调发展从而解决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分配的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的理论价值和研究现状

    2010年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谈到:要看到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期望相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个差距在哪里,个人认为主要地表现在缺乏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导致对基本政治观点缺乏有力的材料证明或证明模糊,致使教育内容远离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不断寻找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途径,使理论说教和现实实践有效的结合,发挥其育人成才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恰好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毕业之际如何确定职业目标,如何顺利求职择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如何适应岗位和社会等等,都是大学生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个性特点和当代人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每一次就业指导活动中艺术地体现出来,可以避免理论上的空洞说教。借助于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满足教育主体的需求,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让他们正确择业、有效就业,从而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乐于并易于接受,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我们应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的过程。

    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两方面的研究是不平衡的。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影响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新确立了它的重要地位,并从根本上强调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断改革,反复推敲,理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科学的角度加强了理论的思考和实践的研究,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实了新的内容。而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随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演变后,逐渐显现的就业难问题而受到重视,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虽然全国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逐渐走上正轨,甚至设立了专门的指导机构挂靠于招生就业部门,但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理念、开展方式、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上却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强的个性化需求。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的路径设计。

    1、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内容。这个目标的实现源于对自我客观认识和科学定位。通过国际上比较常用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工具、北森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等,借助科学、专业、系统的测评工具和测评体系,得出客观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的评价,使大学生通过各种量表和工具,来预测、诊断、区别、比较、评估自身的综合状态,这不仅使大学生能对职业预期做出及时评价和修正,而且对自身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品德修养、人格特征等思想状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结合现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引导学生全方位认识自己,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清醒认识到自身现状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差异,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四年学习计划、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合理的抱负水平与人生目标,不断培养与提升自己的求职择业能力。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抱负和价值观,形成适度的期望值。

    2、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补充。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加强课程建设和理论学习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契合的重要方式。大一阶段应进行专业认同和职业理想、职业常识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理念、方法,借助科学的理论和评价方法,帮助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初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大二阶段应通过课堂与其他有效渠道多方面地开展“三观”教育,心理拓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积累,培养求职择业能力;指导学生科学调整职业观,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做出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指导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充实有序的开展。大三阶段应进行就业准备教育。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以成就事业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求职期望,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较为理性的职业发展价值取向,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大四阶段应开展职业竞争和生涯发展教育。要注意职业竞争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积极竞争、善于竞争,慎重择业、慎重流动,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针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规划,帮助学习职场规则,培养职业素养;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基本完成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最后,结合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目前的就业形势政策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面试礼仪和求职技巧的培训,完成择业,帮助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开始真正的职业发展道路。

    3、以心理健康教育化解职业困惑,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指导。大学期间学生的认知能力尚处在发展期,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出现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思想教育领域,有的属于职业生涯教育领域,他们都必须不可回避地需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所以可以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转化、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职业意识。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大学生经常碰到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缺乏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就业焦虑与抱怨、缺乏竞争意识、应对挫折能力差等。恰当合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培养积极乐观心态,逐步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化解职业困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扮演“解惑”的角色,引导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认清自我,充分了解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和气质对个人未来职业的影响,更好地设定和不断完善职业生涯目标,逐步明确和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路线。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意识,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个人的自信心,以全面开发个人的潜能,树立健康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打造多种主题教育的校园文化,强化大学生的未来职业体验。

    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增长点。以课堂教学、名人名企、优秀校友访谈等活动为依托,结合办学精神,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栏目,突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旋律,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开展综合性强、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效融合,寓教育于各类文化活动中。要以先进的校园文化来熏陶、引导学生,以优秀校友、大师的品质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在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中吸收人文科技的精髓,彰显个性魅力,全面提升个人品格与综合素质,并逐步形成符合个人发展实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取向。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