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讲,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端于鸦片战争以后。在“救亡图存”的口号下,有多少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试播科学技术的种子,却都未体会过丰收的喜悦。振兴中国科学技术的民族大业,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这其中,毛泽东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今天回首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并总结其经验,有着继往开来的深刻意义。<br>
回望近代中国科技事业的蹒跚步履<br>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事业,与中世纪世界各国相比,确曾有过令人赞叹的辉煌。但是,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条件下以“官本位”制衡的“士农工商”社会结构中,根本没有科学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1649年),为西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开辟道路。几乎是在同时的中国,半游牧、半农耕的满族贵族入主中原(1644年),将明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扼杀在萌芽之中。而且,专制政治更加酷厉, “道上器下”,这一压制科技进步的统治观念,常使发明家的科技制作被诬为“奇技淫巧”。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落后于西方200多年。<br>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成为中国有识之士呼唤科学技术的契机。面对西方的船坚炮利,魏源(1794—1857)主张“尽将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而且,“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比造之”。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概括魏源首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思想,尽管其中隐含天朝大国夜郎自大的痕迹,仍可称为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处于被动局势的中华民族,为摆脱落后地位而追赶世界科技潮流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然而,魏源的科技思想并未引起愚昧无知的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十几年后,纵横南方18个省份的太平军对北京朝廷的威胁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又一次失败,使清政府看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以至“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成为挽救清廷危亡的时尚。1861年12月(咸丰11年12月),曾国藩从太平军手中夺回安庆不久,即在安庆“设内军械所,制造洋轮洋炮,广储军实”。以此为洋务运动实际肇始的事件,开创了近代中国以军事需要为目的的科技事业之先河。洋务运动延至30几个年头,最终以甲午战争的惨败划了个句号。这期间,建工厂、开矿山、修铁路、设学堂、派人出国留学等等一系列效仿西方列强的举措尽管举步维艰,毕竟在中国四万万国民中形成一个专事科技工作的知识分子群体。然而,历史留给我们的统计数字显示,这股力量实在是太单薄了。<br>
1909年(宣统元年),全国官立高等学校总数为123所,在校学生22262人(其中法科47所,学生12282人,占总数一半以上)。1928年(国民党统一全国),全国高等学校74所,学生25198人。1945年,专科以上学校141所,学生83498人。用这样一组统计数字来说明旧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的落后,显然是不够充分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科技事业极不发达。即便从1871年(同治十年)清政府开始外派留学生,以至到1907年,仅留日学生就有15000人,此外还有许多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教会学校,如1909年,教会学校34所,学生数9492人。可是,不论中国外出的留学生也好,还是洋人在中国教出的学生也好,外国的教育家绝不是为中国培养科技人才。用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的话来表达就太有代表性了。他说:“在我们学校内,我们训练中国未来的领袖和指挥者,给未来的中国施加最强有力的影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中央政府的第一信号是如何维持其风雨飘摇的政权,地方政府的第一信号是怎样寻找洋人作靠山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有谁真正考虑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呢?
毛泽东科技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
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开辟道路。反过来,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前提是市场,因而,科学技术又成为资产阶级为争夺市场而诉诸武力的军事需要。基于此,近代历届西方政府都把发展科技视为重要,以至英国学者贝尔纳评价拿破仑是“第一位认识到科学价值的统治者”。1949年前的历届中国政府,其封建性与买办性决定他们对科学技术绝无西方政治家对科学技术的见解。因而,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成为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正如毛泽东在1963年所谈,鸦片战后100多年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除抗日战争外,没有一次不是以我国失败,签定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所以,不彻底改变经济与科学技术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作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的杰出代表,他的科学技术价值观的真理性无疑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r>
1、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武装。1940年2月5日,毛泽东亲自出席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并在大会发言中这样谈到:“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所以每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毛泽东讲这番话,还是在极其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科技研究设备十分恶劣,科技人才十分缺乏,毛泽东曾多次呼吁:“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是毛泽东一贯的思路。1944年,他在写给秦邦宪的信中说:“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与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当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权力的时候,毛泽东甚至将科学技术视为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的保证。上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