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是时代的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大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飞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大胆探索和创新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r>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主要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是“多事之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促使毛泽东深入思考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首先,195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揭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以往历史进行批判,引起国内思想混乱和东欧政局动荡,发生波匈事件。苏共二十大引发的事件表明,科学社会主义正受到挑战,巩固社会主义阵地成为共产党人的紧迫任务。同时说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不是会科玉律,每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要研究本国情况,适应本国特点。其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1957.年杜勒斯公然提出,把复辟资本主义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就成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重要任务。第三,我国在中共领导下胜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有待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四,就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同时,党内外都存在要不要搞社会主义的疑问。党内有人从中国比较落后的现实出发,提出不要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意见。社会上极少数右派分子反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向社会主义进攻。这迫切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尽快地巩固起来,强大起来,以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毛泽东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1956年到1957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光辉著作,1959年到1960年研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大量真知灼见,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br>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坚持了正确的基本原则,即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r>
第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他在1956年指出:中国革命最主要的经验是“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1962年又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从经典作家的结论出发,不能拘泥于苏联模式,要适合中国情况。特别要注意中国过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革命是后进的两个特点,“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br>
第二,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情况,作出科学判断。毛泽东深知中国之大,发展之不平衡,情况之复杂,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不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毛泽东说:制定方针、政策,“必须通过从群众中来的方法,通过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作历史的考察,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才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从1955年11月到1956年4月毛泽东先后对农业和工业问题调查研究,找了华北九省的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34个部长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论十大关系》。1961年毛泽东再提调查研究,亲自组织和领导三个调查组在浙江、湖北、广东三省农村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由党中央主持制定了“工业七十条”、 “农业六十条”、“商业四十条”、“高教六十条”、“中教五十条”、“小教四十条”、 “科研十四条”、“文艺八条”等工作条例,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针。<br>
第三,坚持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说: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后,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要善于发现新矛盾,解决新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地发展。<br>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毛泽东反复强调:“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br>
第五,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事业,前无古人,对国内外历史经验,包括资本主义的经验的总结与借鉴极为重要。正是在总结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道路的命题。他说:总结经验不是罗列很多事情,“而是要抓住重点,从实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总结,”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br>
毛泽东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上述原则,目的在于“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认清中国的国情”,这“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他根据对立统一的原理,考察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矛盾。他批评了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社会主义圈家是“全民国家”的观点,指出“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主要存在两类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依然存在,但大规模的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