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重在建立有效的干部激励约束机制

(2004-02-11 00:00:00) 来自:安徽省马鞍山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nbs


   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能否坚持<br>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各级党政干部有没有真正牢记、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br>
    古人云:“执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从《尚书》的“谋及庶人”到《贞观政要》中的“宽厚而爱民”;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我们看历史上的许多圣明君主和贤良官吏都很体恤民众,关爱民众。所以,古往今来,衡量一个为官者好坏的最起码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执政爱民”。或者,换句话说,能否做到“执政爱民”是分辨为官者好坏的试金石、分水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辩证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一再强调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身居什么领导岗位,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像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那样,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br>
    但是,毋庸讳言,尽管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执政后的新中国建设时期,都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一再倡导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是,就总体而言,像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这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在我们党内毕竟不是很多。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甚至出现了可怕的“变异”。许多事实表明,目前在我们党内确有一些人逐渐不思进取、腐化堕落,不愿意艰苦奋斗,贪图享乐的思想滋长起来了。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看成是自己的所谓既得利益,不是用手中的权力来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用来
为自己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这些年来,反腐败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刚刚结束的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客观地评价我国目前反腐败的形势不是“比较严峻”,而是“仍然严峻”。由此可见目前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出现的问题是多么令人堪忧。<br>
    显然,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我们这样一个物质本位占据主导地位、精神的力量在事实上已悄然弱化的时代,实事求是地说,倘若只是一般性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已经很难能产生多大的实际效用。因此,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不能停留在完全取决于领导干部个人的自觉自愿上,而必须要建立有效的干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制度的效力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为官执政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br>
    首先,要建立约束机制,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是谁愿不愿坚持的问题,身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必须要认真坚持,必须像郑培民那样,把心思用在为民服务、为民造福上。事实上,做官就要一心为民,就要求真务实,就要廉洁奉公,就要严于律己,许多大道理大家都懂。连封建社会一些有思想有良知的士大夫都认为“选有官职,不论大小,以贵民为上”,都主张“从来当官须勤谨,自古为政要清廉”,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忠实地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这样完完全全真心实意地去做,以至于像郑培民这样的党的领导干部多少年来却屈指可数。所以,尽管我们党强调要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上去,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真正起作用的制度和法规约束,效果一定不会理想。这也正是这些年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苍白无力、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通过制度的约束和强制作用才能使各级领导干部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去。<br>
    一要建立干部民主选拔与考核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考核中,要坚持群众公认,完善民主考核。要探索实行干部民选票决制度,规定凡多数群众不公认、不拥护的干部坚决不予提拔任用。要建立干部下基层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干部任期为民办实事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实行群众听证乃至群众公决制度,把领导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多少好坏作为其“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与干部的升迁奖惩紧紧挂起钩来。如果能够使干部的升迁得失真正取决于“民心”,“得民心者得升迁”,那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不自觉地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干部就会多起来。那些长期习惯了“眼睛向上”的干部才会“眼睛向下”,才会真正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br>
    二要建立干部行为监督约束制度。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制定干部行为规范,适时出台《官员法》,科学规范权力,严格限制权利。用制度来遏制这些年愈演愈烈的职务消费和铺张浪费,切实加大对各种腐败现象的防止、监察与打击力度。显然,只有建立起约束机制,依靠制度的刚性约束,才能有效制止一些干部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行为。迫于制度的威慑力,即使是那些品质不好的干部也不敢胡作非为,得不偿失地触碰制度的“高压线”,而会变得规规矩矩,廉洁自律。<br>
    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安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光靠教育引导不行,靠自觉、自律不行,在某种程度上,靠制度约束惩治也不够,而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