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

(2004-01-08 00:00:00) 来自:辽宁工学院工程力学 宋立娜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名言,鲜明地指出了共产党人的使命,这就是团结和带领绝大多数人在不懈奋斗中不断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直至建立人类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勇敢地承担起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和幸福的崇高使命,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着实现、维护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红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为民始终是第一位的。<br>   为民,始终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8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依据;我们党的不懈奋斗、牺牲奉献,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夙愿。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民,作为我们党的最高追求,体现在党活动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党奋斗的漫长历程。<br>   为民,始终是我们党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全部任务,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最高标准,这是党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民利益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范畴,人民利益标准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提升。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增长,人民群众的思想行为方式在变化,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能力在发展。这对正确把握这一根本原则提出了新的要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是这种新要求的集中反映。共产党人用权、系情、谋利,都要紧紧扣住“为民”二字。应视人民的地位最高,用权处处民为上;人民的恩情最深,系情时时民为亲;人民的利益最大,谋利事事民为先。要把为民用权、系情、谋利落实到履行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br>   为民,始终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雄厚根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盛衰,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回答了党执政的目的、内容和责任的问题,回答了如何发挥“最大优势”、防止“最大危险”的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这难关那难关,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就能闯过重重难关;这考验那考验,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就能经受任何考验;这挑战那挑战,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就能战胜一切挑战。<br>   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为民的崇高思想提供了追求真理的动力。我们勇于坚持真理,因为真理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敢于修正错误,因为错误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民,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重要体现,是自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把为民放在第一位,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群众的意愿为第一抉择,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是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br> 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胡锦涛同志指出:“能不能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不断加深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认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br>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br>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br>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特别要防止执掌政权后“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人民立场、群众观点是一脉相承的。<br>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与党的根本宗旨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无不体现出一切为了人民的政治立场和根本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地位、所处环境和历史使命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先进性就体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体现在如何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用来为人民服务上。这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决定了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不断使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br>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能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决定着执政党的地位和命运。我们党之所以生机勃勃,就在于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就在于始终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适应我们党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br>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在科学判断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