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r>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这从理论和现实以及实践三个层面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下面我就这三点简单阐述以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br>
一、理论层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b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不移的支持。因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把生产力看做是推动社会前进,最终决定社会状况的力量的基本原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认为中国的先进文化引导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原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原动力的基本原理。<br>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同时又是对其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它继承了工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使党在坚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的同时,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所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集中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的智慧,共同推进的伟大事业,不能僵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应适时地调整思维的取向,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与时俱进的推进了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前世界的变化,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新经验、开拓新领域、作出新判断,我们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作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新的实践。<br>
二、实践层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br>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就是说,任何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的提出都有其客观的时代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正确认识、观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作出积极回应。<br>
当今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来看,我们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正处在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但是,与发展机遇相拌而来的是严峻挑战和种种不利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经济格局的不平等性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将进入知识时代,而发展中国家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跟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政治格局多样化在曲折中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抬头,世界单极化和多极化的斗争将会进入更加复杂的阶段。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看二十世纪,既有震惊世界的辉煌,也有震惊世界的严重挫折。在世纪之交,世界上发生了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丢失政权的重大变化,向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历史性警示。既如果在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处于加速阶段,我们党能否解决前进中所面临的这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能否承担起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这是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一个领导人民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的党,成为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干部队伍面临着整体性交替的问题。新的年轻领导干部能否担负起新时代这么重大的历史责任,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和面临的重大挑战。<b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式下,面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及时作出的积极回应,是党和国家工作既顺应世界进步潮流,同时又适应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战略性治国方略。<br>
三、现实层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br>
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思依据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特征,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当时欧洲的社会矛盾和工人运动的特点趋势,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石。列宁立足俄国的实际,关注帝国主义和研究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深入总结和研究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列宁主义。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毛泽东思想。<br>
邓小平同志深入的研究和平与发展时期新的时代特征,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形成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规划的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前行的结晶。<b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时代严峻考验作出的科学回应。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结晶。<b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问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创造性的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工作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本质和党的本质实现了新的飞跃。<br>
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理论旗帜指引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执政为民,我们国家定会朝着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方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