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使这一科学理论深入人心并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强大思想武器,关键是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它的本质。建党82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我们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br>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公”、“为民”写在了自己奋斗的旗帜上,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一切纲领和行动,无不体现出为人民谋利益的赤胆忠诚;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敢为人先,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代表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br>
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首先要充分相信群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推动者。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相信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社会变革中的根本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在于它立足于新的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一步运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赋予党的宗旨、性质、历史使命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br>
充分相信群众,必须充分相信群众的智慧,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那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方法。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改进工作,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必须相信群众的力量,这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他还说:“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胡锦涛同志也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门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相信群众,必须相信群众的选择。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选择和支持的结果。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我们党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br>
其次,我们要紧紧依靠群众,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的要求。紧紧依靠群众,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有“民为邦本”的思想,我党吸取了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抛弃了其中的唯心史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生存之本和力量之源。紧紧依靠群众,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紧要和最有决定性的因素。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用尽量短的时间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动员和组织最广大人民群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形成社会各阶层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紧依靠群众,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要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富有活力的创业机制。<br>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必须找准出发点,其核心是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历来都认为社会的一切变革和发展都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只有用加快发展的办法才能真正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利益问题,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指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建设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让人民群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实践表明,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的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党实现“三个代表”的最本质要求。<br>
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去具体地贯彻落实,人民群众评判党是否做到“三个代表”,首先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言论和行动是否代表和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需要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底;还要牢固确立“权利神圣”的执政理念,将权利绝对置于人民权利监督之下。一个好的党员、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在群众心中其实就是一面旗帜、一面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