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br>
胡锦涛同志在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时指出,应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br>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最高目的。<br>
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为改革和建设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b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br>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其执政的本质就是执政不为己。的确,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除了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决定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用来谋取自己或少数人的特殊利益,否则,就丧失了其先进性,就不能称其为共产党。但是,不谋私利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并不是执政为民的全部要求,执政仅仅靠此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有一些干部不谋私利却不思进取,完全不具备创新精神,甚至尸位素餐,得过且过,久居一地却山河不变,面貌依旧,老百姓根本得不到实惠,这样的干部也称不上是执政为民的好干部。<br>
执政为民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必须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为群众办事情上。有人说,执政为民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共产党执政之后,如果不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的各种事务,不去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执政为民就无从谈起。但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同样只是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全部的要求。仅就那些“自身廉洁却目无群众”的领导干部而言,虽然他们也为群众做了一些事情,却不认为这是自己应尽的职责,而觉得是对群众的恩惠,习惯于以主人自居,在群众面前趾高气扬,专横跋扈,这样的行为也算不上是执政为民。<br>
由此可见:不贪不等于执政为民,不懒也不等于执政为民,执政为民的要求和标准比不贪、不懒要高得多。<br>
认识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或者说理解执政为民,首先,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能否正确认识和自觉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其次,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同时,作为执政党,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又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离开了人民,就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作为人民的公仆和代表,我们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br>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真正把握好执政为民的本质。共产党执政,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共产党执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教育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其实现自身利益的主体角色,团结和带领他们不断实现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共产党执政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个重要方面,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br>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脱离党的领导的所谓民主,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因为当前妨碍人民当家作主的一大阻力,就是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依法治国,使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从根本上克服违背执政为民要求的现象,真正把执政为民落到实处。<br>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实施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抓住这个环节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工作,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不分大小,都要竭尽全力去办。<br>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同志,一定要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切实地、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