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这些重要论断,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爱民、为民的根本立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的价值取向,表明我们党在探索执政规律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上,更加清醒和自觉。我们党历来重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还谆谆告诫全党:“对历史和现实的实例,我们应该明鉴啊!”明确地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并提到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高度,反映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邃的历史眼光。<br>
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br>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一是制定和实施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要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心中装着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体察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br>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就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民本思想,从盘庚的“重民”到周公的“保民”再到孔子的“爱民”,从孟子的“民贵君轻”到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唐以来的“民为邦本”,可以说在关于民本思想的问题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古人论述得这样多,这样精深和富于哲理。历代王朝中虽有人做过富于民本色彩的宣示,肯定了人民的价值和作用,但都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明显的工具性标记。在他们看来,成就帝王的霸业才是目的,而人民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甚至把人民群众看作是无知无识的“群氓”,或是供君王驱使的“牛羊”。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剥削阶级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又深深地植根于最广大的人民之中。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我们巩固政权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执政党自身的私利。这种公共权力上的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终追求,通过执政为民的实践,保证人民和谐幸福地生活,自由全面地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高扬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br>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民群众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民群众就无法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构成历史发展的具体内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规律,就是人民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宣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因此,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政党本质的反映和生命的根基。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是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这是人民群众判断它的性质的根本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始创工人阶级政党时,在深入研究近代国家的基础上,预见到了工人阶级政党在执政后存在着“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的危险。列宁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曾经疾呼,共产党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如果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可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最大危险则是脱离群众。<br>
党政干部,其实是代表人民群众掌权用权的,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意志和人民大众的意志是统一的,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也就是说,我党的领导干部来于人民群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是共呼吸、同命运的。人民群众的意志,是大多数人的意志,人民大众的愿望,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愿望,而作为领导者,如何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到群众想的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呼声,哪些主张是真正代表最广大群众利益的,哪些主张是代表少数人利益的,这就要一个深入进去,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过程,然后,还要根据当时当地,国内国际的客观环境,认真思索,广泛论证,做出决策。只要这个过程做得严谨,做得成功,人民大众的意志和领导的意志就统一起来了,这时党组织,党的干部就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