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003-12-31 00:00:00) 来自:辽宁工学院  孙广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同志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能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长远发展,让社会主义红旗永不褪色,代代相传,关键就在于能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r>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laquo;共产党宣言&raquo;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当巴黎公社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执政成为实践的时候,他们就提出要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也鲜明地提出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党之本。<br>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的领导下,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抓改革,无不体现了为公为民的赤诚。毛泽东同志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正是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党在革命战争年代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吸引和带领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流血牺牲,英勇斗争,最终取得革命胜利。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正是这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使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所坚持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又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了这一价值观更为深刻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他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正是这种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的思想,十三年来,使我们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危险的考验;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br>     回过头来看,世界上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政权。1991年,执政长达74年的苏联共产党在顷刻间崩溃,举世震惊。随后,东欧各国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也纷纷垮台,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这些教训是深刻的,带给人们的是深刻的思考。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总结原因,但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些政党已经违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br>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赋予政党以执政权力,是希望通过这个政党有力的领导,一方面对抗来自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威胁,一方面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获得越来越大的身心自由。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败,在逆民心。根据政治学原理,政治权力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运行过程中市场会偏离轨道,但如不及时予以纠偏,违背人民利益行使权力,必然会导致深层次的合法性危机,产生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此,任何一个政党行使权力必须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它是一个政权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br>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执政地位。但执政地位的获得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则是长期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一定意义上,它比夺取政权的任务更艰巨,道路更曲折,考验更严峻,正因如此,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并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总结半个世纪以来的执政经验,得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惟有如此,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br>     总之,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官”,是决定人心向背,政策兴衰,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为“公”,则人心向,政党兴,政权盛,事业成;为“私”,则人心背,政党弱,政权衰,事业败。<br>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前苏联的崩溃就是一个明镜。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层一边讲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边却任由公仆们随意做出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一边宣称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边却大搞“家长制”,干部脱离群众,甚至特权,腐败盛行。这必然增加苏联群众的逆反心理,以致民众认为官方所有的说教都是虚伪的,最后危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共产党领导的信心。这是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必须引以为戒,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千千万万党员的实际行动中。<br>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发挥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是全社会的表率,党的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要求全党做到的事,首先要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做到。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当作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要增强忧患意识,清醒地看到面对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改革开放中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好地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我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r>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目前,在我们一些党员和干部中间,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有悖于人民利益的做法和问题,并不是因为这些党员和干部不知道党中央的要求,不了解我们党的宗旨,而是缺乏一个严密的民主政治机制对他们加以监督和制约,以致一些党政干部的权力不受约束,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个人凌驾于党组织和人民之上,个人意志强加于人民身上,个人利益随意取代人民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一方面要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br>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要深入进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到党和群众的关系,就像血与肉的关系,如果脱离群众,失信于民,不仅我们一事无成,而且我们的执政地位也会丧失,这是很危险的。要使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到,无数革命烈士为什么能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一座座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是因为他们是为人民幸福生活而“抛去头颅,洒下热血”,焦裕禄的事迹为什么能感动千千万万人,是因为他“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郑培民等一大批党的好干部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要使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到,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与民争利,以权谋私,以致腐化堕落。群众最痛恨的就是少数党员干部蜕化变质为腐败分子或者“既得利益集团”。党能不能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事关党的性质和宗旨,事关民心之向背,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