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系统工程

(2003-12-30 00:00:00) 来自:辽宁工学院社科部  魏承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东北来说,这是机遇,同时又是挑战,是一个新的历史跨越,新的伟大实践,也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宏伟的系统工程。<br>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势在必行。<br>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早在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提出,在此后的很长时期内,曾经做过一些工作。21世纪的今天,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明智之举,也势在必行。<br>
    1、从内因来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十六大不失时机地提出完善这一体制的任务,改革就是要进一步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克服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改革成果,而且可以更多利用包括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对民营企业放宽市场准入、财政税收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等在内的新一轮改革的先发效应,并以此为契机,将改革推进、深化,以取得更大的效应。<br>
    2、从外因来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入WTO表明中国正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为背景的经济结构重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可以从全球的眼光培育和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企业重组,这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稀缺资源不仅可以从本地和全国获取,而且可以更多地利用全球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的资源,加快振兴和发展。<br>
    3、从现有条件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完善、交通设施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科学教育发达、人才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这种技术优势、科学教育优势及资源优势如果不充分加以利用就是巨大的浪费。<br>
    4、时机成熟。20年前,中国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是考虑到东北等老工业区“船大掉头难”,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愈来愈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中国上届政府曾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让国有企业尝试改组、改制,初显生机和活力,也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奠定了基础。<br>
二、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几点思考。<br>
    1、要充分认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阻碍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因素很多,困难很多。改革了几十年,东北仍然是计划的东西多,市场的东西少,所以形成目前比较困难的局面。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市场化程度低,历史包袱沉重,对外开放力度不大,就业压力巨大等。从产业布局、技术改造、到招商引资、企业用工、合资合作等方面都有很大问题。因此,振兴老工业基地工程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程。<br>
    2、体制创新到机制创新,初进经济结构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所以落后,归结到一点,就是体制落后。跟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比,跟南方新兴工业地区相比,根本的差距在计划体制的影响。我国的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推进之路。基本的轨迹是依靠体制外市场经济因素的自主发育,渐渐削弱计划经济的影响,反过来在挤压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经济实体,使之转型,走上市场经济之路。<br>
    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主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大部分行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在先进生产工艺开发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制方面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明显落后,企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工艺技术,先进的技术装备依然需要引进,技术开发投入也很少,资金使用分散,造成我国多数行业关键和核心技术基本依靠从国外引进。<br>
    加强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提高装备制造水平,初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信息化进程,扶持一批技术先进、产品市场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率先从产品生产、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到市场营销,全面推广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改变企业经济管理样式和生产组织模式,实现工业的管理创新和结构重组,同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逐步建立适应工业发展的科研开发网络体系,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的步伐,激励企业在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加快技术进步,依托重大建设工程,通过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推进重大装备本地化,加强对工业技术升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以及出口前景好的装备产品的指导,应是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着手解决的问题。<br>
    总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细致周到的工作。只要有党中央的高瞻远瞩,有各级政府的协同一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条巨龙一定会腾飞。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