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学习“三个代表”: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2003-12-30 00:00:00) 来自:辽宁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李晓红


    三个代表的提出对于我们伟大的党,对于我们的祖国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进步,是我们党能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能够与时具进,不断创新的具体表现。通过一学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更加感到“三个代表”的提出对于我们的党,对于我们的国家,有着多么大的意义,它对我们党,我们国家有着那些深刻的影响,对我们的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br>     通过学习“三个代表”,深深感到我们党的无私与伟大。它的那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灵魂,深深震撼了我,给我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我感到了这句话内涵的渊博,以及它的重大意义。以下我就谈谈我的学习感受!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改革开发的波涛汹涌的经济浪潮中,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还没有完全成功,而此时恰恰是我们可能面临的和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的时候,而且这些问题往往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但归根到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而引起的。这样我们的改革势必会受到一些方面的阻挠,在那里有矛盾,在那里必然有利益的冲突,这些冲突包含着方方面面,有些易于解决,而有些则难于入手,不难看出,越是利益冲突大的地方,矛盾必然越激烈,问题必然越复杂,这样需要怎么解决呢?保护了一方的利益,另一方必然会受到损失。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的共产党员是没有特殊利益而言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解决问题呢?可不可以,以自身的喜恶来建立判断的标准,或者来一个利益均分?
    显然是不可以的。以第一种方法来对待人民的利益,财产显然是对人民的一种蔑视,是对法律的一种亵渎,是对民主的一种侮辱,那是一种“人制”,不是“法制”是我们绝对要抛弃的。那么第二种方法是不是就公平了,就大快人心了,就万事大吉了呢?那么平分利益是不是就是公平,就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了呢?显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第一个,这个利益是不是应该平分。如果原本这个利益就是不平均的,获得利益时有人付出多,有人付出少,自然相应的有人多得,有人少的,但在我国长久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必然会形成利益分配不公,在改革初期,这个问题必然会浮出水面。那么,这种情况下利益怎么分配呢?第二个,如果这个利益应该平分,那么多少人将受益,多少人将受损呢?是不是我们要为了保护一个鸡蛋的完整,而打碎一筐鸡蛋呢?如果这种逻辑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党是的宗旨又是什么呢?第三个问题是,这种利益的分配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呢?我们苦心集虑进行解决的方法对于眼前的问题以及在长远看来问题是不是能够真正的解决?如果眼前的矛盾是缓冲了,但将为经后的工作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那么这算不算是解决了矛盾呢?如果这种方法使目前的问题更加激化,却为长远的计划铺好了道路,那么这种方法是不是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在我国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中,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这些问题显然已经非常突出,而且也一度成为困扰我们党,我们国家前进,发展,创新的棘手问题。很多关系到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利益关系的问题都引起广泛的争论,比如在改革开发初期,引进外商投资与保护国有企业利润之间的矛盾,发展沿海开发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那么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呢?这些处理问题的方法,能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如果能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不能被人民所理解,所接受呢?
    学习“三个代表”可以使我们不再被这些问题所困扰,因为“三个代表”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党处理问题的方针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nbsp;    
    我们知道人民是一个整体概念,但人民内部有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人民的利益是非常复杂的,它既包括不可分割的人民的整体利益,也包括各个方面的局部利益。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时间里,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利益机制和利益格局以及利益分配上的的深刻变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且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因此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成为影响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情况下,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带来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从利益关系看,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利益主体和利益实现形式多样化,形成了农业家庭承包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多种利益主体;与此同时新闻出版、文艺团体、科研院所的改革,又使得一大批事业单位面向市场,走向企业经营,也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再加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利益主体就更多了。一些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没有的群众阶层,也纷纷涌现出来,他们中有很多的利益关系表面上是矛盾的。从分配方式看,过去的中国工薪阶层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进入单位就定下了工资多少,如果单位效益好,就会有些奖金和补贴的浮动,工资最少的就是基本工资,按月领取工资,有时还有年终奖金。但是在这种工资分配体制下,突出的特点是工资分配方式不透明,工资浮动数额不确定,工资和具体业绩不挂钩,这三点可以归结为工资分配的非民主性、形式的单一性和管理的粗放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这种工资分配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从中央到地方,从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从总经理到小时工,工资分配方式的改革试点正在各个层面展开。这种物质利益的多样化表明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已承认“利益”的作用,在提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也保护人们各种合法的物质利益;分配方式多样化表明了人们的收入渠道日渐增多,这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但是它们也驱动着人们利用各种途径去实现自己的物质需求,会使一些社会成员行为失范,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而不同利益主体和利益实现形式的差异及收入差距,又会使部分人群心理失衡,甚至会由此产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等等。这种情况,对党的建设冲击较大,因此只有牢牢把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宗旨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