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浅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

(2003-12-30 00:00:00) 来自:辽宁工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  宋艳玲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br>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全部力量所在,是我们不断成功和发展的根本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br>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1949年开始执政,82年风风雨雨,走过了漫长的历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82年,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可以归纳为八个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胡锦涛总书记说;“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志。 ”<br>     现在,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全党同志都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本质”,不断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br>     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人生观。<br>     政党是阶级的产物,是在社会划分为阶级的基础上,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根本所在,即它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江泽民同志多次强度:“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强度,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次重申:“不断的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创立150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表明,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显著标志和本质特征。<br>     “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政党品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概括性表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入了党章,使这个问题的表述更加完备: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共产党是为人民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归根结底,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人生观的本质体现,是每个共产党员用以衡量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标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得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基础。<br>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人民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以后,执政为民就成为它永恒的主题。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过程中,尽管经历了这样那样的 挫折和磨难,但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曲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主线。中国共产党人最深刻理解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党的执政地位的获得,靠的是民心所向、民力所聚;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同样要靠这个政治优势。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为民执政的历史责任,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选择自是责无旁贷,但是,要成为一个永远为人民拥戴的执政党,就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个历史责任的归属,最终要由人民来决定。最广大人民希望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执政,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执政,要求这个执政党怎样来执政,毫无疑问,答案只有一个:为民执政。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把为民执政的历史责任交给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信任。起原因就在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斗争中,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利益所付出的流血牺牲;在对党的执政宗旨和执政实践的考察中,人民群众认同了这个宗旨,肯定了这段历史,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真正为民执政;尤其在对党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评价中,人民群众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改正错的、创造新的,不断为人民带来新的复制福祉。<br>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执政为民,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新形势和新考验。从国际看,世纪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考验。从国内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使得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能否破解矛盾、坚持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顺利实现既定目标,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考验。从党自身看,历经80年发展,我们党在地位、任务、队伍状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新党员数量不断增加,来源日趋多元;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执政为民,关键在于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适应我国社会阶层关系的新变化,在始终着眼于大多数人利益的同时,协调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