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2003-12-29 00:00:00) 来自:辽宁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张晓光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全部历史是“三个代表”的发展史,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人民的事业,动员和组织千百万人民群众参与这一伟大事业,要靠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提供保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我们党正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才团结和动员起亿万人民群众,获得了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革命和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胜利实现。<br>   “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质和不竭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执政党,之所以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力量,根本原因在于“三个代表”。党的先进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党必须有肩负起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责任;党的执政地位、核心地位,决定了我们的党必须牢牢把握住思想领域的领导权。党的领导,首要的是思想领导。党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思想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把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手中,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我党的力量凝聚起来,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br>   “三个代表”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世界,着眼未来,着眼发展提出来的。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想搞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实施“西化”、“分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即将加入WTO,这种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从国内看,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对我们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事关“三个代表”能否真正实现,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br>   “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即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全党工作的中心,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br>   加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上来,充分体现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切先进文化都是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代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发展方向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就能使人具有崇高的人生目的、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高尚的情操、不屈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才涌现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在建设时期,我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靠的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黑龙江能把“北大荒”建设成北大仓,在盐碱滩上建起了世界闻名的大油田,使沉睡多年的原始森林成为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靠的就是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今天我们正致力于完成“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跨世纪发展任务,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探索性、长期性的艰苦实践过程,更加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所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就必须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进行经常性的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的教育,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任务落到实处。<br>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要创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出发,站在“三个代表”高度,从全局上、战略上谋划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长远规划,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跟上时代步伐,正确处理加强与改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中改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改进和创新中提高。内容要创新。思想教育的内容要从实际出发,满足群众的需求,既要坚持先进性,又要体现适应多样化工作的层次性。要特别注意克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真正下高楼,出深院,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研究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和价值取向,掌握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了解人民群众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难什么,实事求是地确定思想工作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体制要创新。依靠全社会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广“一岗双责”经验,构筑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群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机制要创新。逐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正在改制的企业、民间社团组织、非国有经济企业等尚未建立起党组织的单位,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努力创造适应管用的工作机制。方法要创新。情是艺术,理是科学,入情入理,才能入脑入心。要注意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要坚持民主原则和疏导的方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采取平等讨论的方法、吸引群众广为参与的方法、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批评和自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