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顾名思义,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上又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而我们党在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它的研究、宣传和贯彻是新世纪中国最引人注目 的重要政治现象,但如何在中国落实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却是新世纪中国最引人注目事情,也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事情。<br>
“三个代表”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摆在党中央面前的是如何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才能使群众受益,使其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呢?特别是对那些占中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民来说,如何在农村落实、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呢?
据悉:近日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目前颁布《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计划》,其规划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规定培训计划。<br>
这一规划的颁布有助于解决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而土地相对人口来说其平均占有量很少,这样农村有很多富余劳动力,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就非常重要而艰巨。<br>
据统计:我国农村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力。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又缺乏劳动技能,这一点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也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据统计:在9000多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仅占9.1%,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只占18.6%。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就业转移对增加农民工就业有重要作用,但因缺少培训,没有技能,使得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这些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的难度就越来大,因此,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转岗就业就迫在眉睫。党中央在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时,颁布了这样的规划,正是为这样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也提高了农民工转岗就业的机会。<br>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提出的。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顾名思义,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02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制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但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要达到小康还是低水平的,是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且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奋斗。而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这样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之达到小康水平,才能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这对加快农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就在于加快农民工的培训。<br>
多年以来,各级各类的教育培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的农民工培训在认识上还有些不到位。在农村中,仍有许多人认为培训是根本不必要的,现在的教育培训班只是想赚他们的钱而已,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评论存在农村中。因此,我们在开展教育培训班前,要提高农民对培训和就业的认识,让他们正确理解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意义,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上看,都应该切实的做好这项工作。<br>
而且,我们在对农民工教育培训以实现农民工就业转移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和任务,始终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始终面向工业化,面向现代化,面向城镇化的方向。而且我们也要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和竞争激励手段,使农村中的广大农民工都能正确理解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r>
有了正确的规划,正确的指导思想后,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教育培训目标。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目标就是在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教育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在2006-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教育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对拟向非农产业的2亿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并且,我们要提高培训的质量,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是富余的农民工经培训后能够在城镇找到稳定的工作,从而实现培训的目标。<br>
但是,对农民工培训,也不是针对城镇中的所有职业,对农民工应主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而当前的重点行业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