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破解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的几个认识问题

(2003-12-29 00:00:00) 来自: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政治教研室 &nbs


    从2003年秋季开学开始,全国各高校普遍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重任。从总体来说,学生对这门课程积极乐上,但是毋庸讳言,有些学生思想上还存在某些疑问,需要在教学中破解。<br>     一、上学期高校已经讲授了十六大精神,其中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在又开课讲授,是否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此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十六大的关系。<br>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功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也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最重要的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在前阶段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热潮基础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落实完成十六大战略任务的首要政治任务。上学期宣讲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内容之一,只概括讲授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及贯彻的根本要求,尚未做深入展开。<br>     新学期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课程设置。课时有了保证,我们将全面准确、科学系统地讲授,要重点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进而能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br>     综上可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在高校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我们教师所要做到的是尽心竭力,想方设法使学生乐学这门课,切实达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实效。<br>     二、有的大学生误以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句话,觉得没什么好学的,究其原因,与前阶段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起始时间不无关系,破解的问题关键在于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十三年基本经验的关系。诚然,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句话—核心观点是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距今时间不长,对我们来说有一个接受并加深理解的问题。而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初始时间实际是从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江泽民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算起,到党的十六大召开总计十三年。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包括了这十三年江泽民同志的全部思想观点,包括了这十三年党中央的全部理论创新。需要指出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从它产生之日起而是从它成熟之日起概括梳理,以三句话为中心词命名。可谓瓜熟蒂落后冠名。毛泽东同志说过,理论就是系统化的经验。江泽民同志也讲理论就是对经验的科学总结。胡锦涛同志指出十三年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有之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能脱离十三年实践,要与对十三年经验的认识结合起来学习。<br>     十三年基本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经过了这十三年的实践,通过总结十三年的经验,我们可以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不是个人偶然行为,它是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形成的。对于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十六大报告已经作了总结,共有十条分别用两句话来表述,前一句为继承。包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后一句是发展。包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以上十条,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基本经验的穿珠红线,也是基本经验的核心和精髓。<br>     综上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只是三句话,它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它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br>     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形成体系,就在于它是否系统地回答了所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根本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构成一个科学体系就因为它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br>     高校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将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策略,改革开放、根本任务、根本目的等方面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和军队、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防战略、党的建设等领域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r>     三、有的同学觉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其内容的一般意义来说,并不是什么新提出的理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都有其理论渊源似乎没有什么新的价值。产生这一误区主要还是没有潜心通观全篇并未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之处是把老祖宗的基本理论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使命联系起来,在这一结合点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达到了新境界。<br>     学过哲学的同学都知晓,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认为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br>     反思苏联、东欧巨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社会主义没有了生命力。江泽民同志说:“世界上尽管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苏联东欧问题说到底出在执政党没有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这篇大文章。而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胜利,也在于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做好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这篇大文章。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不久时就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突出了思路、原则,我们就是继续把文章做好。回顾十三年其实我们都在努力做好这大文章。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r>     综上可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通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篇的主题,它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老祖宗既有坚持又有发展,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创新的典范,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值得我们青年学生建立起坚守信仰的旗帜。(作者简介:张艳华,女,1958年10月出生,汉族,民进会员,副教授。联系地址:锦州市古塔区北京路二段四号,邮政编码121001,联系电话:4168638 -8052)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