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代表思想纲要。<br>
1、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的集中概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r>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br>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 面对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奋力发展壮大自己, 是我党必须对人民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发展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r>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r>
5、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一任务是发展科技。<br>
6、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r>
7、坚持对外开放,既要合作发展,又要警惕和平演变。<br>
8、推动国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信息化,科教兴国,转变就业观念。<br>
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稳定压倒一切。<br>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1、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br>
12、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民族工作,解决好民族问题。做好宗教工作,贯彻党的侨务政策。<br>
13、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br>
14、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br>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党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br>
16、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民主集中制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向重大的政治任务。<br>
17、实现和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决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的落实到解决群众中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br>
18、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体系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完整性,前瞻性。<br>
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时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突出体现了这一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原始民主制色彩。<br>
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民本思想虽然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态实际是对民本思想的无情嘲弄。统治阶级虽然认识到自己和民众是舟和水的关系,希望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实现“本固邦宁”的政治目标,但这种愿望在以阶级剥削为前提的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冲击下根本无法实现,民本思想在长期的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也就逐渐演变为一句“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空话。<br>
民本思想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哺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它被进步人士注入新的理论内容,与西方“民主”相嫁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将真正焕发出新的光辉。<br>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早期国家形成的肇始,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近代以来,民本思想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br>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br>
民本思想,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 容,也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传统观念,“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思想,“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意识, 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老百姓始终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没有任何政 治地位可言。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是产生了重民、贵民的思想萌芽,并没有真正 具备“以民为本”的思想内涵,也没有在政治统治中得到体现。其理想目标是使统治者成为 “民父母”,把君民关系由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转化为父慈子孝的伦理关系,所谓“父母官” 就是这个意思。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 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 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一理论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亲 民、爱民、为民的根本立场,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是中国当代的 民本思想,是真正的民本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本内涵集中体现为一句话:“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质朴无 华,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最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 以民为本的本质表现。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 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 革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因而,是否自觉树立以人民群 众为本的价值观,做到亲民、爱民、为民,不只是我们的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问题,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当作最根本的政治观点,其深层原因在于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是代表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否实行群众路线,能否以民为本,决定着党的性质,政权的性质。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 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既坚持了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所坚持的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又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了这一价值观更为深刻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做到以民为本,切实做好“ 亲民、爱民、为民”是关键。
亲民,即体察民情,以民为师。要做到亲民,第一要体察民情民意。我们要经常深入基 层,了解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冷暖,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急民所急,与群众心心相印,心 心相连;要经常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困难的地方去,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去,到群众家中去, 真正弄清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和学习的目标。第二 要树立以民为师的思想。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各项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面对前所未有 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与困难,我们如何抢占制高点,找到制胜的金钥匙?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向群众学习,以民为师。
爱民,即顺乎民心,以民为本。在新的历史时期,尊重劳动人民和一切为社会主义作贡献的人。我们要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为民,即为民办事。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一是服务于民。要始终把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学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二是发展富民。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所有的群众在致富路上有事可干,有钱可挣,并使他们深感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具有特殊作用的群体。三是维护民利。就是要牢固树立最广大群众的利益高 于一切,群众根本利益不可侵犯的思想,为了人民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小的利益 。
思想文化演进的历史表明,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会被扬弃而不会完全消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古代和近代的民本思想加以批判地继承,吸取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民为本”的思想,将在社会主义中国真正焕发出其历史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