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如何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2003-12-22 00:00:00) 来自:辽宁工学院材料学 赵岩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论述,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能否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关系到我们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于新世纪,并从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br>     “三个代表”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辨证统一体。“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共同统一于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由于党是执政党,领导着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了加强自身党内的思想理论建设,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外,还要加强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br>     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我们党82年的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刻指出,纵观历史,不少政治组织和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的阶段,其政策主张或多或少地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在取得政权之后,就忘乎所以,骄傲起来,久而久之,就脱离了人民群众,不再代表群众的利益,最后被群众所抛弃。它们垮台的原因尽管很复杂,但人心向背的变化是一个根本原因。“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人心向背问题。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br>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为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努力的方向。<br>     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体现到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起指导和推动作用。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都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br>     第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br>     第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br>     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为全党做出了表率:强调艰苦奋斗,重提“两个务必”,简化送迎仪式,关心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生活等。前不久全国大多数地区发生非典疫情后,党中央、国务院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把防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中央高层领导亲临抗击非典第一线看望和慰问医护人员,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工作热情和战胜非典的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不懈努力,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我国抗击非典胜利的实践再一次充分证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br>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新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国家衰弱、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伟大业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前景。<br>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将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