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样回产生极重要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之一,就在于“三个代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特征及其客观规律,包括它们发展的方向、道路、途径和方针、原则、措施,开创了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展生产力的新道路,回答了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该怎样进一步加快发展,并且走的又快又稳,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问题,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贯彻,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生产力发展的重大贡献。<br>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跟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r>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的进程;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br>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近80年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现实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它反映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反映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诞生、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在于它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所以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战胜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根本原因也在于坚持了 “三个代表”。实践证明,“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能不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已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实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关键在于能不能认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br>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确定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举措,这对振兴东北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温家宝强调,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最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他在归纳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主要任务时指出:一要继续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结构。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线和基础。二要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三要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长远大计。四要积极搞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证。五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六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动力温家宝还谈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中共中央作出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