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胡锦涛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这样一种踏实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工作、理论导向、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亲民性。这对于进一步融洽党和人民的关系必然产生积极的作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意义。<br>
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三个代表”之间的本质联系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途径;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把握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br>
“立党为公”作为“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这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在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实际上,从中国共产党章程来看,也是要求我们党必须履行这样一个崇高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82年来,一直坚持为国为民的奋斗宗旨。从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都体现了“立党为公”的思想。而“三个代表”思想中“执政为民”的本质,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思想。比如,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包括到2020年中国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大学入学率超过20%等,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br>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r>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抓住这个环节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br>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概括了党的建设和国家工作两个方面的要求。离开“为公”,我们党就会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失去立党之基;离开“为民”,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丧失执政之本、力量之源。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所在。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就能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就能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