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个代表>>征文选登


春风又绿华夏

(2003-12-09 00:00:00) 来自:辽宁工学院土木建筑系建筑021班 张俭


    1949年,金秋十月,新中国第一轮红日在世界的东方勃然而起。“人民万岁”的呼声为百废具兴的新中国注入了勃勃生机,华夏大地春意萌动。1979年,初春的暖阳刺破了乌云,春回大地。“改革开放”的号角为风雨后的共和国带来了蔚蔚晴空。华夏大地春意盎然。2000年,又是一个春天,“三个代表”的思想乘着改革的东风吹绿了南疆油油的春麦,吹融了北国皑皑的白雪,华夏大地万里春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开创,使祖国大地满园春色。<br>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诸多政治思想家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盘庚“重民”,周公“保民”,孔子“爱民”,孟子强调“民贵君轻”,荀子崇尚“君舟民水”,可见,百家思想之共性在于“置民于首”,只有以民为本方能得民心,而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br>     20世纪初,革命的先行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真理在实践中诞生,同样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生存,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共产党创造行的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如果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先辈为我们开创的伟业,那么“三个代表”的思想就是一脉相承、继往开来的思想的飞跃。毛泽东思想联系中国的革命实践,进行了充分的阐释。邓小平理论根据中国自身的特色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说明。然而,真理不是僵化的、滞固的,真理是要在坚持中发展的。时隔几十年,“三个代表”的提出站在了新的高度,审视今日之中国,联系当今之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在先前三种理论的和实践的基础上,以全民利益为基础,成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主张,是对前辈思想的升华,是对人民是主体的有力补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人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它其中蕴涵着无限的创造力和博大的发展空间。<br>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之际,胡锦涛主席从历史的新高度分析了“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对这一思想的认识更加深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他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论地位个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提出了它对现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意义。中国属于世界,世界瞩目中国。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谁掌握和利用了高科技发展自身,谁就会走在科技的尖端,就会指导时代的发展。这是我国发展的机遇和条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只有抓住机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改革开放并以“三个代表”为理论指导和前进方向,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前无古人的宏图伟业。<br>     而当历史的时钟指向公元2003年的这一时刻,当全国上下共同学习和贯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这一刻,党中央继“西部大开发”宏伟蓝图提出之后,又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东西呼应,给沉溺以久的东北工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强大的动力。<br>     北国的白山黑水赋予了东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一颗心肝胆相应,一片情今声来世一句话肺腑直言,没有上海人的精明细腻,没有广东人的有胆有识,也没有温州人的心灵手巧,正是这种宽容豁达的性格和丰饶辽阔的黑土地,注定了它要以发展工业为主体,走重工业化的道路。因此,一直以来,东北都是我国的重工业集中带。<br>     早在公元八、九世纪辽宁就已有了比较发达的炼铁,采煤和铁器,陶器制作等行业。在一五计划期间,辽宁就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在辽宁就安排了24项。到1957年,辽宁已成为了出具规模的重工业基地。形成了以鞍钢、本钢、抚钢、大钢为主体的钢铁联合企业生产体系。这些大型企业的崛起曾为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br>     今年10月,在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后,辽、吉、黑三省制定输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振兴规划。总北大地将会迎来崭新的一页。<br>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东北是老工业区,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而当今的中国正走这一条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集合的新型道路。要改变僵化的现状就要有新思想的指导和好政策的扶持。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要准确把握和自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在有“三个代表”的提出为东北的振兴提供了了好的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贯彻和落实好“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和十六大精神是振兴东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依据,是团结各方面力量,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动力之源。党中央的每一项重要政策的出台,都会拉动一方面经济的腾飞。20世纪80年代的南方边陲小镇,变成了今天经济发展的窗口,90年代的上海浦东,变成了今天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世纪之交的瞬间,西部奏响了“西部大开发”的锣鼓;相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也会在全国乃至世界挂起一阵东北风。1949年的那个金秋,雄鸡在东方崛起;1979年的那个春天,雄鸡迈步前行;新世纪的今天,雄鸡将要昂首世界。历史把眷顾付与东北,也把重任付与了东北。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几起几浮的东北经受了历史的砺炼。<br>     曾几何时,人们开始钟爱“中国红”,因为它炫目,塔奔放。时至今日,可曾有人倾心于“中国绿”?它的生机,它的萌动,乘着东风,染绿南国故园,染绿了中原古镇,染绿了西部黄土,又是一阵春风起,它染绿了塞外边城,采撷阳光中最富生机的色彩,为华夏大地披上春绿的华裳。新世纪,新中国,新思想,21世纪的中国在求新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20031127)

 

其它文章
主办: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承办:  辽宁工业大学
  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 电话:  0416-4198654/0416-4199670
  共青团辽宁省委 传真:  0416-4199778
  中共锦州市委 信箱:  lnsgdb@126.com   
  辽ICP备06017842号 法律顾问:  辽宁永字律师事务所